本报讯 (记者 安 娜) 近日,由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、海南省民政厅、海南省民政事业发展促进会联合起草的《海南省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发布。
《规范》充分结合海南的历史文化、革命文化、海洋文化、民俗文化,适用于自然地理实体类、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类、街巷类、交通运输及港口设施类、水利设施类、纪念地类、建筑物类、少数民族语地名类、红色地名及近现代重要地名类和其他类等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,并提出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和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、利用、宣传、传播等工作,有助于建立海南各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加强海南优秀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。
记者了解到,自2022年新修订的《地名管理条例》施行以来,海南省民政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先后评定1个千年古镇、5个千年古村落、51个红色地名、30个百年街路巷、16个百年港口等,让这些承载着海南历史与文化的“活化石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