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的狮脑山,英气长存。作为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,阳泉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,狮脑山——这座曾见证八路军浴血奋战、誓死保卫正太铁路的战略高地,每一寸土壤都浸润着英雄的热血与荣光。
为加强困境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乡土情怀培育,10月1日,由阳泉市民政局主办的“狮脑山的孩子,不忘来时路”国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在狮脑山顺利开展,共有38名儿童和家长参与。活动融合实地参观、互动体验与团队协作等多种形式,引导孩子们在行走中聆听家乡的烽火岁月,在参与中感悟英雄精神。

烽火记忆:狮脑山下的历史回响
百团大战纪念馆里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认真聆听那段峥嵘岁月——从百团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,到战役中取得的辉煌战绩,再到其对全国抗战局势产生的深远意义,每一个细节都让孩子们屏息凝神。
玻璃展柜中,斑驳的旧步枪静静陈列,仿佛仍能嗅到当年的硝烟;泛黄的战地电报上,模糊的字迹记录着生死时速的指令;黑白照片里,战士们棱角分明的脸庞写满坚毅与无畏。讲解员生动的讲述,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,将孩子们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战士们在缺衣少食、装备简陋的艰苦环境下,坚守阵地、奋勇抗敌的英雄壮举。
“原来百团大战是真的有一百多个团在打仗啊!” 小宇指着展区墙上的战役地图,眼神里满是惊叹。他的手指顺着地图上标注的作战路线缓缓移动,仿佛能看到无数战士正沿着这些道路奔赴战场。

精神传承:烽火碑前的深情寄语
巍峨的百团大战纪念碑下,姚永田老师将历史的风云娓娓道来。姚永田老师为孩子们深情讲述了四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:西峪掌村的激烈围歼战,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无畏;“我们未曾丢掉一杆枪”的豪迈誓言,彰显了革命队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坚韧与尊严;“福将”卢仁灿在枪林弹雨中屡建奇功的传奇经历,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孩子;而聂荣臻元帅在战火中“托孤”,照料日本孤女的感人故事,则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革命人道主义的宽广胸怀。姚老师的讲述引人入胜,孩子们凝神静听,眼中泪光闪烁,完全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。
故事的力量在心中激荡,精神的火炬需要代代相传。最后,姚老师语重心长地嘱托道:“希望你们牢记习主席的殷切期望——好好努力,奋发图强,争做一名堂堂正正、光荣自豪的中国人!”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,伴随着狮脑山的秋风与历史的回响,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,成为了他们此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钢铁雄姿:兵器园里的童心对话
“哇!原来坦克这么大呀!”刚踏入军事文化园的大门,孩子们的惊喜欢呼声便此起彼伏。园区内,威风凛凛的大炮、线条流畅的战机、敦实厚重的坦克、还有堆叠整齐的弹药箱还原着昔日战备场景。孩子们围拢在这些装备旁,眼神里满是好奇,有的忍不住伸手轻触装备外壳,近距离感受军事装备的独特魅力。
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姚永田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,孩子们化身“小小讲解员”,认真、自豪的向身边的小伙伴介绍装备知识:“大家看,这门大炮在以前的战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……”稚嫩却清晰的声音在园区里回荡,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倾听。
“电视里看坦克已经觉得很大了,没想到现实中比想象中还要大!”参观间隙,小青望着眼前的坦克感慨道,语气里满是敬佩,“真的想不到,当年的烈士们那么勇敢,面对这么庞大的装备,竟然能拿着炸药包冲锋,太了不起了!”简单的话语,道出了孩子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,也让这场参观多了一份深刻的感悟。

方寸童心:勋章里的家国情怀
最后,创意工坊里,孩子们接过diy材料包、空白的胸章和彩笔,将这一天的感动与收获倾注笔端。不一会儿,一幅幅充满真挚情感的图案便跃然章上。有的孩子组装出带有“盛世中华”字样的胸章;有的孩子绘出鲜艳的五星红旗,并在一旁写下“我爱中国”;有孩子勾勒出战士冲锋的坚毅身影,以稚拙笔触致敬不凡;还有孩子将狮脑山的巍峨轮廓与纪念馆的庄严外形融于方寸之间,让家乡的印记与爱国情怀在设计中紧密相连。
从纪念馆里的凝神倾听,到军事园区内的亲身观摩;从对英雄壮举的无限敬仰,到化身“小小讲解员”的自信讲述,直至最后将满心赤诚凝于一枚枚亲手绘制的勋章——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,更是一场深刻于心的精神洗礼。
历史的回响,终将化为前行的力量。今日,红色的种子已在童心深处播下;未来,家国的情怀必将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枝繁叶茂。这群“狮脑山的孩子”,必将带着对来时路的深刻铭记,走向更为广阔的明天,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荣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