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,今年6月,城区南山路街道调委会正式构建“小字牌”调解室品牌矩阵,在辖区内各社区精心打造“小牛调解室”“小芳跑腿”“小武管家”“小胡说事”“小李说理”“茜小妹调解室”等特色调解品牌,以“小切口”撬动基层治理“大效能”,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之路。
“姨,您最近怎么愁眉苦脸的?有什么烦心事呀?”“还不是停车问题!总有人乱停车,我每次看到都觉得烦。”近日,在南山路街道龙躺梁社区纺织小区,“小武管家”调解员、龙躺梁社区网格员冯擎宇在入户走访过程中,了解到纺织小区存在乱停车的现象。
为了解决居民难题,“小武管家”调解员迅速出动,不仅入户征求居民意见,而且邀请居民来到社区党群驿站进行协商。在协商过程中,大家集思广益,提出小区的现状和居民诉求,并分析造成乱停车的原因。最终,大家决定由居民出资,安装起落杆,规范管理车辆,并安排好人员分工和收费的标准。起落杆投入使用后,“小武管家”调解员主动回访居民,发现反响良好。这种快速响应、共同协商、居民自决的议事方式也获得居民的高度认可。
虽然是品牌矩阵,但各社区的调解室品牌大有不同。南山路街道调委会立足社区实际,根据不同调解团队的专业优势与服务特色,为每个“小字牌”调解室指明服务方向。
“小牛调解室”凭借调解员扎实的法律功底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,主攻复杂疑难纠纷,以“牛劲”啃下调解“硬骨头”;“小芳跑腿”聚焦邻里琐事、家庭矛盾,调解员化身“跑腿员”,主动上门服务,用脚步丈量民情;“小武管家”以“小板凳调解法”为核心,调解员们搬着小板凳,与居民围坐在一起,在轻松、平等的氛围中倾听诉求、剖析问题、共商对策,将调解工作融入社区生活场景;“小胡说事”以“拉家常”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在轻松的氛围中倾听诉求、化解矛盾;“小李说理”则发挥调解员法律专业特长,为群众解开法律困惑、化解利益纠葛;“茜小妹调解室”发挥女性调解员优势,在婚姻家庭、情感纠纷调解中展现“柔性力量”。
调解室并非各自为营。南山路街道调委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,定期组织调解员开展案例研讨、经验交流活动,实现调解技巧、法律知识和人脉资源的互通有无。此外,针对跨区域、跨领域的复杂纠纷,采取“主调+支援”模式,由相关品牌调解室组成调解专班,集中力量攻坚克难。线上,各调解室依托“小E调”智慧平台,搭建“小字牌”调解室线上协作网络,实现纠纷信息实时共享、调解进度同步跟进,推动调解服务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全域联动”转变。
“小字牌”调解室品牌矩阵的打造,为南山路街道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能,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。随着调解室品牌矩阵初见成效,辖区内居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,邻里关系更加和睦,社区氛围更加和谐,为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。(吴琦 刘霄)